降香,古代对黄花梨的一种别称。黄花梨在唐朝至明朝时期称为花榈,如唐代陈藏器的《本草拾遗》、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有记载。而在宋至民国时期,有的典籍里也记述为花梨、花梨木。黄花梨一词,最早在民国时期由杨耀、艾克提出。对黄花梨另称降香,则来源于降真香。在清中期以前,降真香在熏香和中医方面使 用广泛。因资源匮乏,曾由黄花梨代替降真香使用,后人也经常把两者混淆。所以,此降香非彼降真香。 《广东新语·海南文木》中说:“有曰花榈者,色紫红微香。”“产文昌陵水者,与降真香相似。”清代张嶲在《崖州志·木类》中也说:“花梨,紫,与降真香相似。气最辛香。” 许慎《说文解字》说:“降,下也。”“降者,自伏之。”降,既有下降着落的意思,也有降服其心的解读。 降香妙在一个降字。降为落,落为沉。降曰伏,伏曰服。黎话中的降伏病魔,也是这个意思。 你说芳棻暗渡,落花飞雨栖书房;后来京客含章,踏碎月光悌降香。你说睡鸟酣梦,霞光染窗追朝阳;后来清香泛醒,墨海弄潮铃印忙。你说降香降心,道眼清澈心廓然;后来伏躁伏尘,澡雪精神懿幽兰。 黄花梨制为器物,流光溢彩。偶尔清闻,芳华沁肺,飘逸隽永。理灰置炭,隔火熏香,可与沉香媲美。以碎屑拌合诸香,搓成线香,降香神韵若隐若现。边角余料,制为把玩或文房小品,摩挲盈握,则过处留香,清心涤虑。刨花装填枕头,幽香隐隐,美梦连连。即便是锯渣一类碎屑,也可以用蒸馏法提炼降香油,少许涂抹,香风弥漫,一切的潇洒和雅致,全在那一刻流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