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录
- 相册
- 主题
- 分享
- 精华
- 积分
- 11096
- 好友
- 注册时间
- 2015-3-24
- 帖子
- 互助币
- 枚
- 爱心币
- 枚
- 经验值
- 点
- 贡献值
- 点
- 水表量
- 升
- 推广币
- 元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距离一年一度的双十一网购狂欢节还有20天,而双十一的预售就在“剁手族”们没有一点点防备没有一丝丝顾虑的时候于10月20日0点悄然而至!接下来就要开启剁手模式、熬夜模式、数学学霸附体模式和定时抢抢抢模式。各种“限时抢购”“好货直降到底”“突破底价”“亏本大回馈”也让小伙伴们丧失了判断力准备大放血。针对这些眼花缭乱的促销,不少购物达人也表示,一定要仔细对比,避免踏入购物陷阱。请收好下面纵索科技小编这份双十一预售的“避坑攻略”
陷阱一:红包优惠券使用暗藏门槛
预售红包、定金翻倍、购物津贴、满减红包、叠加优惠券……各类优惠看似五花八门,但在使用的过程中却发现“根本不是那回事儿”。要么不满足优惠券使用条件,要么该商品不参与满减,辛辛苦苦东拼定金翻倍西凑满减红包计算得出的商品统统不参与优惠活动。
消费者在领取各类红包及优惠券时需看清使用规则,并提前向客服咨询清楚是否存在使用门槛,避免出现满减不减,优惠券不优惠等情况。
陷阱二:“定金”“订金”傻傻分不清楚
商家于10月20日0点开启预售模式,通过定金翻倍、立减、赠送优惠券等方式吸引消费者提前下单预订。部分商家刻意混淆的“定金”与“订金”,二者的区别在于“定金不退,订金能退”。而预售商品中需要消费者支付的多为“定金”,而非“订金”,虽然定金翻倍看似十分优惠,但如果消费者不支付尾款则定金不予退还。
消费者在支付“定金”前应仔细查看商品的预售介绍,咨询客服关于“定金是否可退”等问题,并保留下单凭证(订单截图、与卖家沟通时的聊天凭证等)
陷阱三:先涨价再打折成“潜规则”
商家为了制造出“双十一最低价”的氛围,往往会先涨价后降价或打折,这已成为电商行业众所周知的“潜规则”。
面对商家五花八门的促销,消费者需保持清醒,货比三家。对于心仪的商品,应提前关注平时销价,再与双十一价格进行对比,确认是否真的降价。对于先涨价后降价的行为可保留截图向平台和监管部门举报。
陷阱四:“电商专供”鱼目混珠
线上线下同款商品,质量并非完全一样。部分“电商专供”的商品外观编码与实体店商品完全相同;或商品外观编码与实体店商品仅有细微区别,内置部件或产品的原料等也有细微不同;也有“电商专供”商品在网店展示的广告图片,与实体店陈列商品一模一样,商品的外观编码与实体店商品的区别在广告图片上有所显示,并且网店销售页面或商品显著位置也标明了“电商专供”。
“电商专供”商品一般在服装、家电、鞋帽、箱包等品类较多,消费者选购时要擦亮眼睛,多咨询客服并截图保留证据,谨防“电商专供”产品使用实体店商品的图片及描述,构成虚假宣传或误导。
陷阱五:退货暗藏门槛
目前,大部分商品都享有7天无理由退换货外,但部分特殊商品退换货仍需消费者举证,尤其是对卖家售假的消费者面临举证无门(网购商品专柜不支持验货、品牌商不予开具检测证明等)。
消费者在下单前仔细查看商品的介绍并咨询客服具体退换货要求及运费细则,并截图保留证据。
陷阱六:赠品缩水还无售后
电商促销的惯用手段之一便是“买一赠X”附带赠品,而赠品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商家通常会以“赠品免费赠送”为由拒绝保修。而《网络商品和服务集中促销活动管理暂行规定》明确规定,网络促销经营者在促销活动中销售、附赠的商品,应符合《产品质量法》的规定,不得销售、附赠国家明令禁止销售的商品,不得因促销降低商品质量。附赠的商品,应提供“三包”服务。
消费者在下单前最好截图保存商品宣传页面的相关内容,以防商家耍赖不发或漏发赠品。除此之外,赠品通常都没有发票,所以质保卡就成了赠品保修时的唯一凭证,消费者要妥善保管。
陷阱七:中奖、退款、秒杀等******防不胜防
双十一电商大促期间往往是网络******高峰期,各类******如钓鱼木马、中奖、退款、货到付款、秒杀等******均让消费者防不胜防。因此消费者需提防信息泄露,莫贪小便宜。
不要点击不明链接、不要向陌生人透露个人信息、不轻信退款及中奖电话,对于货到付款的要先验货再付款。
|
|